new WOW().init();
了解清数新闻,掌握AI前沿资讯
目前,野生动物监测技术逐渐从传统的人工观测法向智能化、自动化、非入侵化方向发展,减少了对动物及其栖息地的影响,提高了监测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常见的追踪技术包括:无线电遥测法、
目前,野生动物监测技术逐渐从传统的人工观测法向智能化、自动化、非入侵化方向发展,减少了对动物及其栖息地的影响,提高了监测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常见的追踪技术包括:无线电遥测法、GPS定位技术、无线传感网络、互联网追踪技术。
无线电遥测法(Very High Fre-quency,VHF)主要通过给动物佩戴无线电项圈,对发出的无线电信号进行三角定位获取动物活动位点,研究野生动物的活动以及迁移、扩散等。在大型野生动物管理与监测中,无线电遥测定位点的允许偏差可达1~2km。
GPS项圈技术,即给动物佩戴GPS项圈,通过GPS项圈系统获取动物活动位点,采用这些位点数据研究动物的行为学与生态学特征。到目前为止,GPS项圈技术广泛应用于动物家域、运动和活动节律、栖息地利用和迁徙等方面的研究。
无线传感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具有灵活自组网、节点小、低成本、低功耗和强大的信息采集功能等特点,是解决特殊地带野生动物定位跟踪的有效途径。研究者在不干扰野生动物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在其生存区域部署大量的监测节点,配合相应的传感器,对目标区域环境信息和野生动物行为信息进行长期、实时监测感知,为建立濒危动物种群人工饲养环境积累重要数据。
由于野生动物GPS跟踪装置的重量不得超过研究对象体重的3%,而目前最轻的GPS颈圈的重量大于3g。这就意味着,所有体重不足100g的野外动物都被排除外。针对该问题,德国动物行为学家Martin Wikelski博士开展了“野生动物互联网”——国际合作利用太空开展动物研究计划(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for Animal Research Using Space,ICARUS)。他制作了重量只有5g,造价仅数百美元的小型监测器,可以安装在雀形目鸟类背上,为开展大规模鸟类迁徙跟踪研究提供了手段。一旦ICARUS系统完全投入使用,每只发射器将一次向国际空间站传输20个GPS的坐标信息,可以描绘动物任何一天活动轨迹。ICARUS监测器还有一个可以存储500兆字节数据的内存芯片,足够记录动物一生的旅行、运动和能量消耗。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由我方整理,内容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改正或删除。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