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WOW().init();
了解清数新闻,掌握AI前沿资讯
来源:人民网
程萍:加强法治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法治保障
程萍建议,要从推进涉农重点领域立法、提升法治文化建设渗透力、充分利用好包括律师在内的法律服务队伍等方面,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提升法治乡村治理水平。
在重点领域立法方面,程萍认为,乡村振兴促进法已经出台,建议各地结合地方特点制定乡村振兴条例,加强在乡村生态保护、文明乡村建设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在法治乡村建设的进程中,普法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她建议,要通过加大普法力度、健全乡村普法机制、用好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创新普法教育方式等举措,不断提升村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推动在乡村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赵会杰:以绿色能源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要将农村能源优势与清洁能源建设相结合,不断推进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深入挖掘绿色能源。”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党总支书记赵会杰代表说,近年来,国网赤峰供电公司在推进清洁能源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方面作出了有益尝试,让农村环境更宜居、乡村产业更兴旺、百姓生活更富足。
赵会杰代表认为,许多农村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条件,开发和利用好这些绿色能源,不仅能够推进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同时能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保障。她建议,加快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以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付庆梅:提高西南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加快农业强国建设的主要保障。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雨朵镇党委书记付庆梅将关注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并提交《关于进一步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的建议》。
付庆梅认为,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持续夯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物质基础,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田抗灾减灾能力,夯实了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成效明显。
在2023年召开的全国冬春农田水利暨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会议上提到,丘陵地区亩均建设成本大致需要5000元左右,山区的投入可能会更高。付庆梅表示,就拿贵州毕节等典型的喀斯特山区举例,当地沟壑纵横,切割较深,地形较为破碎,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成本相对较高。按照现有2098元/亩的高标准农田投入标准,仅能够对农田进行简单工程建设,难以建成真正意义上的高标准农田。
如受山区地形的制约,目前修建1公里3.5米宽机耕道覆盖范围仅有200亩至300亩左右,建设成本约55万元左右,按照目前的投入标准,300亩投入资金为62.94万元,仅够修建一条机耕道路并少量布置生产便道,而真正意义的高标准农田需投入大量资金配套的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农电设施、生态防护等工程措施,但毕节等西南山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当前还需继续加大投入着力巩固脱贫攻坚和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财力投入受到一定制约。
对于以上的情况,付庆梅建议,国家针对西南地区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县市,从建设高标准农田投入标准方面给予重点倾斜支持,通过加大资金支持,促进该区域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该区域做好当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打下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由我方整理,内容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改正或删除。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