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WOW().init();
了解清数新闻,掌握AI前沿资讯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保议题,旨在保护那些种群数量少、生境狭窄、受人类活动干扰严重、随时面临灭绝危险的野生植物。以下是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措施的详细归纳: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PSESP)是指由于自身因素或长期受到外界因素胁迫干扰,种群数量少、生境狭窄,已经低于稳定存活界限的最小生存种群(MVP),而随时濒临灭绝的野生植物。
1.重要性: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有助于延缓物种灭绝,维护生态平衡,保存资源,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保护措施:
动态更新极小种群植物名录:定期重新调查、重新划分濒危等级,将新发现的极小种群植物或种群数量发生显著变化的物种及时更新到名录中,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对极小种群植物重新引进:在迁地保护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再引种实验,以扩大种群数量。到2012年为止,已有38种植物被成功地重新引进。
建立自然保护区或保护小区:通过加强管理栖息地,防止人为活动的破坏,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提供安全的生存环境。截止至2016年,我国共有自然保护区2349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5个,为野生植物自然保护区132个。
开展长期监测与保护效果评估:通过定期监测和评估保护效果,确保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种群规模始终高于最小生存种群的规模。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的意识,鼓励更多人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加强对极小种群植物遗传水平方向的科学研究,通过基因和遗传水平、空间分布、研究濒危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为保护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以云南为例,作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云南是第一个开展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的省份。通过多年的努力,已有华盖木、漾濞槭等30多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摆脱了灭绝威胁。如最初在野外发现仅有6株的野生华盖木,如今已恢复至1.5万余株;全世界仅存30余株野生植株的巧家五针松,通过人工繁育累计获得近万株幼苗。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